夷狄
词语解释
夷狄[ yí dí ]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⒊ 视为夷狄。
引证解释
⒈ 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引《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⒉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引《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⒊ 视为夷狄。
引《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国语辞典
夷狄[ yí dí ]
⒈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引《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近蛮夷
英语non-Han tribes in the east and north of ancient China, barbarians
德语Barbar (S)
最近近义词查询:
不顾的近义词(bù gù)
覆盖的近义词(fù gài)
消散的近义词(xiāo sàn)
兴隆的近义词(xīng lóng)
违反的近义词(wéi fǎn)
收据的近义词(shōu jù)
调查的近义词(diào chá)
热腾腾的近义词(rè téng téng)
至交的近义词(zhì jiāo)
血色的近义词(xuè sè)
配偶的近义词(pèi ǒu)
不及的近义词(bù jí)
阻塞的近义词(zǔ sè)
安宁的近义词(ān níng)
提醒的近义词(tí xǐng)
毋庸的近义词(wú yōng)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打斗的近义词(dǎ dòu)
配置的近义词(pèi zhì)
因而的近义词(yīn ér)
按摩的近义词(àn mó)
是非的近义词(shì fēi)
应急的近义词(yìng jí)
承平的近义词(chéng píng)
须要的近义词(xū yà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