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词语解释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所做的记录。
例听课笔记。
记笔记。
英note;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英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记录。
英take down;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 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 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⒊ 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引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笔记[ bǐ jì ]
⒈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近札记
⒉ 记录。
例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⒊ 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引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最近近义词查询:
唯唯诺诺的近义词(wéi wéi nuò nuò)
结束的近义词(jié shù)
开头的近义词(kāi tóu)
不安的近义词(bù ān)
居民的近义词(jū mín)
怒目的近义词(nù mù)
整顿的近义词(zhěng dùn)
睡觉的近义词(shuì jiào)
夺目的近义词(duó mù)
奇怪的近义词(qí guài)
产业的近义词(chǎn yè)
千方百计的近义词(qiān fāng bǎi jì)
终结的近义词(zhōng jié)
麻木的近义词(má mù)
民风的近义词(mín fēng)
优雅的近义词(yōu yǎ)
沟通的近义词(gōu tōng)
打针的近义词(dǎ zhēn)
正经的近义词(zhèng jīng)
刻苦的近义词(kè kǔ)
全面的近义词(quán miàn)
中途的近义词(zhōng tú)
争夺的近义词(zhēng duó)
领会的近义词(lǐng huì)
缓慢的近义词(huǎn m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