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贼
词语解释
蝥贼[ máo zéi ]
⒈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引证解释
⒈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国语辞典
蝥贼[ máo zé ]
⒈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也作「蟊贼」。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
近败类
最近近义词查询:
落后的近义词(luò hòu)
木筏的近义词(mù fá)
一致的近义词(yī zhì)
勉励的近义词(miǎn lì)
长枪的近义词(cháng qiāng)
巡察的近义词(xún chá)
珍藏的近义词(zhēn cáng)
聪明的近义词(cōng míng)
调理的近义词(tiáo lǐ)
陌生的近义词(mò shēng)
自食其力的近义词(zì shí qí lì)
烟土的近义词(yān tǔ)
简要的近义词(jiǎn yào)
时代的近义词(shí dài)
女郎的近义词(nǚ láng)
暗流的近义词(àn liú)
同伙的近义词(tóng huǒ)
支持的近义词(zhī chí)
变色的近义词(biàn sè)
涉猎的近义词(shè liè)
仍是的近义词(réng shì)
同乡的近义词(tóng xiāng)
保持的近义词(bǎo chí)
许多的近义词(xǔ duō)
再生的近义词(zài shē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