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

词语解释
六法[ liù fǎ ]
⒈ 谓规、矩、权、衡、准、绳。
⒉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⒊ 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⒋ 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引证解释
⒈ 谓规、矩、权、衡、准、绳。
引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规、矩、权、衡、準、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⒉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 中国 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引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 《跋戴文节遗墨》:“文节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⒊ 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⒋ 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引宋 沉遘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国语辞典
六法[ liù fǎ ]
⒈ 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⒉ 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分字解释
※ "六法"的意思解释、六法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
- zhí fǎ执法
 - zhèng fǎ政法
 - zhǐ fǎ指法
 - xiù yī zhí fǎ绣衣执法
 - shí tǐ fǎ实体法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师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fǎ rén法人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规
 - 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
 - yòng fǎ用法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会
 - qiāng fǎ枪法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bù fǎ不法
 - liù sè qián六色钱
 - liù hé chéng六合城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shuì fǎ税法
 - fǎ zhì法制
 - shǒu fǎ手法
 - fǎ zé法则
 - fǎ lǜ法律
 - tǔ fǎ土法
 - liù hé bèi六合被
 - fú fǎ bō lí浮法玻璃
 - gān fǎ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