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

词语解释
虎皮[ hǔ pí ]
⒈ 老虎的皮。
⒉ 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⒊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⒋ 冠名。
⒌ 荔枝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老虎的皮。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 蒙马以虎皮,先犯 陈 蔡。”
《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孔颖达 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⒉ 讲席的代称。
引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 张载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
⒊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
⒋ 冠名。
引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幽州 胡马客,緑眼虎皮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⒌ 荔枝的一种。
引《说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谱》:“虎皮者,红色絶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於 福州 东山 大乘寺 见之。”
国语辞典
虎皮[ hǔ pí ]
⒈ 老虎的皮。
引《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分字解释
※ "虎皮"的意思解释、虎皮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
2.故事讲到这儿,您该反驳了,按笔者的说法,马超群的“干爹”其实根本没有,只不过是他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
3.相反,袁绍虽拥有数十万军队,但他水平低、能力差,曹操形容他虎皮羊质,凤毛鸡胆,根本不具备沉着、大度等英雄风范,所以终究被兵微将寡的曹军所打败。
4.虽然他人高马大,但其实是羊质虎皮,虚弱得不堪一击。
5.另外一只则是一只长着虎皮斑纹的小猫咪,一张童真的脸蛋,配着那双眼睛里除了黑色瞳孔外嫩黄色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漂亮,头发一般细的乳白色胡须把那张小脸衬托的可爱极了。两只小耳朵内部的外侧稀疏的长着一些淡黄色的细毛。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甩来甩去的。说不定你从远处看说不定你会把那只小猫当成毛绒玩具哩!
6.这些罪犯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羊质虎皮,内心虚弱。
7.这些罪犯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羊质虎皮,内心虚弱。
8.雪白的虎皮衫,衬底的金缕衣,手中摆弄着上好的谭木香衫,腰间悬挂着极品的汉白石玉。
9.这些“高层中的低层”为了撑门面,经常拉大旗作虎皮,到了地方咋咋呼呼,满嘴跑马,这也不满意,那也瞧不上,往往让基层不知所措。
10.虎皮、虎骨、虎筋、虎肉、虎鞭,血肉模糊,错落有致分布在地上。
相关词语
- lán lù hǔ拦路虎
 - pí cǎo皮草
 -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眈眈
 - bái hǔ白虎
 - niú pí牛皮
 - yán gàn pí盐干皮
 - fàng hǔ yí huàn放虎遗患
 - cǎo pí草皮
 - pí cǎo háng皮草行
 - lǎo hǔ老虎
 - zhòng hǔ tóng xīn众虎同心
 - fāng hǔ方虎
 - pí fū皮肤
 - èr hǔ二虎
 - wú shēng hǔ无声虎
 - 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
 - tiáo pí调皮
 - pí yī皮衣
 - chī mù hǔ wěn鸱目虎吻
 - bái pí shū白皮书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dà nǎo pí céng大脑皮层
 - hǔ hǔ虎虎
 - hǔ fú虎符
 - zōng pí椶皮
 - lǎo hǔ qián老虎钳
 - pí guà皮褂
 - pí hè皮褐
 - dì gǔ pí地骨皮
 - bái é hǔ白额虎
 - xiàng pí shù橡皮树
 - yǎ pí shì雅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