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àn

立断


拼音lì duàn
注音ㄌ一ˋ ㄉㄨㄢˋ

繁体立斷

立断

词语解释

立断[ lì duàn ]

⒈  决断;果断。

⒉  立即截断。形容刀刃锋利。

⒊  指立刻处决。

⒋  形容站立时间之久。

引证解释

⒈  决断;果断。

《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
宋 叶适 《中秦大夫林公墓志铭》:“虽居官精敏,遇事立断,而平居但教诸生诵説,若不涉世故者。”

⒉  立即截断。形容刀刃锋利。

《南史·陆杲传论》:“夫干将见重於时,贵其所以立断。”

⒊  指立刻处决。

明 徐渭 《渔阳弄》:“哄他人口似蜜,害贤良只当耍,把一箇 杨德祖 立断在辕门下,磣可可血唬零喇。”

⒋  形容站立时间之久。

宋 徐玑 《梅坡》诗:“闲来立断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

国语辞典

立断[ lì duàn ]

⒈  毫不迟疑的作决定。

《三国演义·第二回》:「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

分字解释


※ "立断"的意思解释、立断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2.师父对我说:你看,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不能一再拖延,和很多人有关联的,更加不能一变再变,这样,谁都对你失去信心。今日的决斗本是天下大事,可是民心已失,那结局无论怎样,都在历史上有所遗憾。

3.在改革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挂帅者亲征,当断立断,拍板定案。

4.做事不能太冲动,有时候要再给自己一秒钟冷静想一想,可是有时候也要当机立断,一秒钟可能会死人,所以就要靠经验了。

5.身体偶尔的背叛可以原谅,心灵的长期背叛不能容忍。有时要难得糊涂,有时要当机立断,这是婚姻的大智慧。

6.愿殿下宜当机立断,早定大计,风行雷厉,兵发学宫,敉定学难,再无踌躇不行,蹉跎时机也。

7.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8.身体偶尔的背叛可以原谅,心灵的长期背叛不能容忍。有时要难得糊涂,有时要当机立断,这是婚姻的大智慧。

9.他要是能当机立断,就不会陷入犹豫不决的烦恼状态。

10.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