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之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基础信息
拼音yī mù zhī shì
注音一 ㄇㄨˋ ㄓ ㄕˋ
感情一目之士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刚正不阿(意思解释)
 - 落叶归根(意思解释)
 - 不敢苟同(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精明强干(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古来今往(意思解释)
 - 十八层地狱(意思解释)
 - 广开言路(意思解释)
 - 援笔立就(意思解释)
 - 好来好去(意思解释)
 - 神魂颠倒(意思解释)
 
※ 一目之士的意思解释、一目之士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 好说歹说 |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 前仆后继 |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 无所用心 |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 
| 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 |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 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 泣不成声 |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