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雉驯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出处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
基础信息
拼音xiá zhì xùn tóng
注音ㄒ一ㄚˊ ㄓˋ ㄒㄨㄣˋ ㄊㄨㄥˊ
繁体狎雉馴童
感情狎雉驯童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赞誉官员的政绩。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苦中作乐(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湖海飘零(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无恶不作(意思解释)
 - 拳头产品(意思解释)
 - 变化无方(意思解释)
 - 息兵罢战(意思解释)
 
※ 狎雉驯童的意思解释、狎雉驯童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 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