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成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例子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xǐ chéng dōu
注音ㄙㄢ ㄒ一ˇ ㄔㄥˊ ㄉㄡ
感情三徙成都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三徙成国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千里命驾(意思解释)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释)
 - 现实主义(意思解释)
 - 烟消云散(意思解释)
 - 为万安计(意思解释)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释)
 
※ 三徙成都的意思解释、三徙成都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中正无私 | 中正:正直。端庄正直,不存私心。 | 
| 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 翘尾巴 | 翘:向上昂起。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 盲人说象 |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 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斗转星移 |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