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蝎撩蜂的成语故事

拼音tī xiē liáo fēng
基本解释喻惹事生非。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暂未找到成语剔蝎撩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剔蝎撩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歌功颂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 高蹈远举 |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 
| 五花大绑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 一文不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 缠绵悱恻 |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 
| 难上加难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 |